好招商食品网 10月11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40期通告,检出不合格食品11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其他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
3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问题
3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问题,分别为景羲食品专营店(经营者为石家庄景羲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辉县市小狗汤姆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酥脆小麻花(红糖麻花),糖精钠(以糖精计)检出值为0.0755g/kg,标准规定为不得使用;光山县李记热干面销售的1批次油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检出值为1.14×103mg/kg,标准规定为不大于100mg/kg;光山县谢福琴餐馆销售的1批次油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检出值为1.10×103mg/kg,标准规定为不大于100mg/kg。
糖精钠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剂。造成糖精钠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增加产品甜味超限量使用。产加工环节超范围使用,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矶)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膨松剂和稳定剂,使用后会产生铝残留。含铝食品添加剂按标准使用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长期食用铝超标的食品会导致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油炸面制品中铝的残留量为100mg/kg。油炸面制品中铝的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者为增加产品口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超限量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或者其使用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中铝含量过高。
2批次食品检出质量指标问题
2批次食品检出质量指标问题,分别为濮阳县徐镇镇龙城金客来购物中心销售的标称濮阳县红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水煮五香味葵花籽,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检出值为0.83g/100g,标准规定为不大于0.80g/100g;内黄县亳城乡家家福购物广场销售的标称濮阳县红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水煮五香味葵花籽,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检出值为0.95g/100g,标准规定为不大于0.80g/100g。
过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随着油脂氧化,过氧化值会逐步升高。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经氧化,或者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也可能是原料储存不当,未采取有效的抗氧化措施,导致原料中的脂肪氧化,使得终产品油脂氧化。
3批次餐饮具检出微生物污染、其他污染问题
3批次餐饮具检出微生物污染、其他污染问题,分别为新郑市君自来火锅餐饮店使用的1批次餐盘,大肠菌群检出值为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新乡市牧野区孙言果烤鱼店使用的1批次餐盘,大肠菌群检出值为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开封市祥符区城关镇好姐弟小火锅店使用的1批次筷子,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检出值为0.0617mg/100cm2,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大肠菌群检出值为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中规定,消毒餐(饮)具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餐(饮)具中检出大肠菌群的原因可能是餐具清洗、灭菌不彻底,或存放过程中污染等。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等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因其使用方便、易溶解、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在消毒企业中广泛使用。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采用化学消毒法的餐(饮)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应不得检出。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餐(饮)具消毒单位使用的洗涤剂使用量过大或清洗消毒流程控制不当,造成洗涤剂在餐具上的残留。
2批次食品检出重金属污染问题
2批次食品检出重金属污染问题,分别为漯河市召陵区涵政蔬菜商行销售的1批次土豆,镉(以Cd计)检出值为0.25mg/kg,标准规定为不大于0.1mg/kg;三门峡市陕州区小杜蔬菜水果店销售的1批次青椒,铬(以Cr计)检出值为2.93mg/kg,标准规定为不大于0.5mg/kg。
镉(以Cd计)是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之一。造成马铃薯中镉(以Cd计)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种植过程中对环境中镉元素的富集。
铬是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之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规定,铬在辣椒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5mg/kg。
此外,还有1批次食品检出农药残留问题,为内乡县万德隆商业有限公司西关分公司销售的1批次长豆角(豇豆),噻虫胺检出值为0.081mg/kg,标准规定为不大于0.01mg/kg。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抽检发现的问题,对于不合格样品涉及外省生产单位的,已按规定移送相应省级食品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对于不合格样品涉及省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已要求郑州、开封、安阳、新乡、濮阳、漯河、三门峡、南阳、信阳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涉及单位依法处理,责令查清不合格产品的批次、数量、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并依法予以查处。